农业科技
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->农业科技

豇豆虫害-- 豆蚜

文章来源:葫芦岛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绿色农业发展科 添加时间:2024-05-30

   豆蚜(Aphis craccivora)别名苜蓿蚜、豇豆蚜,属半翅目蚜科,在世界各国广泛分布,其寄主植物有200多种,主要为豇豆、花生、蚕豆、苜蓿等豆科植物。该虫以刺吸式口器在植株嫩茎、幼芽、叶、花柄等部位吸取汁液,同时排泄大量蜜露污染植株,滋生病原菌,传播的植物病毒达40余种,是豆科作物上的重要害虫。   
    1.形态特征   
    豆蚜具有多种形态,常见的有有翅若蚜、无翅若蚜、有翅胎生雌蚜和无翅胎生雌蚜,具体形态特征如下。  
    有翅若蚜:共4龄,一龄若虫卵圆形,体长0.65~0.80毫米,体黄绿色,复眼暗红色,触角4节,少数5节,无翅芽。二龄若虫卵圆形,体长0.85~0.94毫米,体黄褐、灰褐或棕褐色,全身覆薄蜡粉,复眼红褐色,触角5节,少数6节。三龄若虫卵圆形,体长1.30~1.37毫米,体棕褐、灰褐色,体被明显薄粉,翅芽分离,前、后翅在体表呈黑色泡状突起,触角6节。四龄若虫卵圆形,体长1.76~1.91毫米,前翅翅芽呈卵圆形,灰褐色,长达腹部第一节,触角6节。   
无翅若蚜:共4龄,呈卵圆形或长卵圆形,无翅芽,体型略长,其余同有翅若蚜一致。   
有翅胎生雌蚜:长卵圆形,体长1.7~2.0毫米,有2对翅,体色多样,有黄褐、紫黑、墨绿或黑色,略带光泽。腹部各节背面有不规则形横带,节间斑黑色。触角6节,黄褐色。复眼紫褐色,眼瘤发达。前胸背板两侧有短管状突起;中胸背板隆起,后端有2个突起。无翅胎生雌蚜:宽卵圆形,无翅,体长1.8~2.1毫米,体型较肥大,黑色或黑紫色,体表有光泽,体被薄粉。触角6节,黄白色。复眼紫褐色,眼瘤发达。腹部各节分界不明显,腹部膨大隆起,胸部黑褐色。   
    2.危害症状  
    豆蚜主要危害嫩叶、嫩茎、嫩梢、花和豆荚。分泌蜜露污染叶片,导致叶片卷缩扭曲畸形、发黄,嫩荚变黄。   
    3.发生规律与生物学特性   
    发生规律:海南周年可见,无滞育现象,高温干旱条件下繁殖快,在寄主植物幼嫩叶背、嫩茎、嫩尖等部位群集刺吸汁液,导致受害部位卷缩畸形,产生褪色斑点,严重时引起植株萎蔫枯死。以成蚜或若蚜在寄主上越冬或继续繁殖,年发生25~30代。生物学特性:繁殖力极强,有较强的趋黄性,对银灰色存在极强的忌避习性。每头雌蚜可产60余头若蚜。远距离扩散蔓延通过有翅蚜迁飞完成。适宜繁殖温度16~24℃,天气温暖时4~5天可繁殖1代,普遍10多天1代。当连续5日平均气温超过25℃,相对湿度75%以上时繁殖受到抑制。   
    4.防治措施  
   (1)农业防治:清理田园,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、枯叶和杂草,进行深埋等无害化处理。水旱轮作,土壤深翻晒垡,减少虫源。  
   (2)生物防治:蚜虫的主要天敌有七星瓢虫(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)、中华草蛉(Chrysopa sinica)、异色瓢虫(Harmonia axyridis)等。将瓢虫放入浅容器内,在蚜虫种群数量较多的植株间,按益害比1:50释放瓢虫,释放时间应选择在上午10时前或下午17时以后温度较低时进行,这样有利于提高瓢虫成活率。释放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应选择在害虫发生初期,种群密度较低时进行,同时在释放前1周内不要喷施化学农药,避免伤害天敌,便于用少量天敌有效控制害虫的危害。  
   (3)物理防治:①银灰网避蚜。在防虫网中添加避蚜银灰线,避蚜银灰线与透明纬线的比例为1:(5~10),制成银灰防虫网,在基本保证良好透光性的前提下使用,发挥防蚜避蚜的功能。②黄板诱杀成虫。在植株间挂置黄色诱虫板,每亩地挂置30~40块,诱杀有翅成蚜。  
   (4)化学防治:一般在苗期虫口数量达到2头/株,现蕾前期达10头/株,现蕾开花期达20头/株时,可选取20%啶虫脒水乳剂4000倍液、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、0.3%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或0.6%苦参碱水剂600倍液等进行喷雾处理;防控蚜虫传播的病毒病可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施1.5%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20%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600~800倍液,同时辅以0.04%芸苔素内酯水剂1000倍液,每隔7~10天1次,连续施用3~4次。此外,也可选取50%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或10%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~3000倍液进行喷雾处理。  
   (5)综合防治:种植前清除田间病残体,深翻土地,减少虫源;在植物生长期及时修枝、疏叶,提高田间通风透光性,将携带虫源的枝叶等移出生产地集中销毁;搭建防虫网,创造适宜豇豆生长的微环境,有效阻隔蚜虫进入危害;悬挂黄板诱杀,在20厘米x100厘米的纸板上涂抹黄漆,刷上一层机油,每亩悬挂30~40块,悬挂于行间,当黄板上粘满蚜虫时及时更换;当蚜虫密度较高或者发生病毒病时,可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。   
 

责任编辑:李胜楠